继今年年初之后,纽约期价与英国北海布伦特原油价格差距再次拉大。据卓创资讯统计,8月2日布伦特原油结算价比纽约期价高出22.67美元/桶,创出历史高价差。
“这实际上体现了国际油价暴跌,国内油价却未受影响的重要原因。”一位机构分析师曾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在众多机构的统计中,往往都是计算布伦特、迪拜和辛塔三地的原油加权平均价,而没有将纽约期价计算在内,因而国内油价在表观感受上往往滞后于国际油价。”
据国内能源资讯机构息旺能源统计,截至8月5日,以4月6日为基准价,布伦特、迪拜和辛沉降观测点塔三地的加权平均变化率为正的2.62%,比前一交易日再次提升0.3个百分点,距离上调国内汽、柴油价格4%的“红线”已不足1.5%。息旺能源分析师廖凯舜此前预计,如布伦特油价维持在120美元/桶且保持多日,那么三地原油均价变化率将铁定破4%,国家就有可能进行调价。但中宇资讯的一份公开报告却指出,“因美股及美指走势均对油价走势产生不利影响,油价的弱势震荡局面将在本周继续上演,三地油价变化率短期内达到4%的可能性还不大。”
实际上,自今年4月6日进行油价调整后,国内汽、柴油价格又有了4个月“休眠期”,尤其是近期国际油价下跌而国内油价没有变化更是引起了不少消费者的不满。一个鲜明的对比是,近日媒体报道称,与市场完全接轨的中国香港地区,自4月以来,已分别于5月9日和7月2日下调了汽油价格,随后又在7月27日上调汽油价格。该地区的调价频率远超国内的汽、柴油调价频率。
对此,诸多专家均将矛头再次指向了成品油定价机制,认为22天和4%的必要条件不能完全反映目前国际市场的真实行情。新华社则援引复旦大学能源经济与战略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吴力波的话称,“中国成品油定价机制除了参照布伦特等原油进口地的国际基准油价,也应将纽约期价列入参照指标体系,相当于把金融市场对油价的影响也考虑进去。”
让消费者不解的是,在国际油价下跌的同时,国内部分加油站的降价促销也停止了,原因是汽、柴油价的批发价重新开始上涨。扫地机日前有消息称,“九江、南昌等地的石油公司已将柴油产品批发价连续5日从8400元/吨推高至8505元/吨,达到了国家规定的江西高批发价。”而此前,山东、广东等地的汽、柴油批发价曾一路下滑,跌幅甚至曾超过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