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适时降准降息,如何理解“适时”?力度多大? |
|
国务院总理李强5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介绍今年货币政策时指出,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发挥好货币政策工具的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适时降准降息,保持流动性充裕,使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增长同经济增长、价格总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 受访专家认为,这延续了2024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的基调。2025年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将加大实施力度,更具前瞻性、有效性、针对性。 适时降准降息,如何理解“适时”?力度会有多大?
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在接受风口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如果外部不稳定因素增多、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增大,那么降准降息的时间点会提前,力度会加大;如果国内经济恢复回升态势稳固,降准降息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或将下降,时间推迟、节奏放缓。2025年可降准0.5-1个百分点,下调政策利率50个基点,引导LPR非对称下降25-50个基点,从而在总量上保障流动性更加充裕,在价格上适度降低成本,推动社会综合融资成本下降,增强政策有效性和市场获得感。 “综合当前房地产市场、外部经贸环境变化,以及整体物价走势,我们判断一季度末前后降息、降准窗口有可能打开。”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认为,政策性降息幅度有可能达到0.5个百分点,显著高于2024年0.3个百分点的降幅;另外,包括支农支小再贷款、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保障性住房再贷款等在内的各类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利率也会适时下调,规模也会进一步增加,以持续加大对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进而引导企业和居民融资成本全面下行。
另外,王青认为,不排除2025年通过较大幅度引导5年期以上LPR报价下行等方式,继续对居民房贷实施较大力度定向降息的可能。这是促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的关键一招。 降准方面,王青预计2025年会继续降准1个百分点。与此同时,2024年央行已丰富货币政策工具箱,在二级市场开展国债买卖。这意味着接下来央行可通过恢复国债净买入等方式,向银行体系注入流动性,替代降准实施数量型宽松。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优化和创新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更大力度促进楼市股市健康发展,加大对科技创新、绿色发展、提振消费以及民营、小微企业等的支持。 董希淼认为,在结构上,将进一步运用好存量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挖掘存量潜力,必要时创设新的工具,引导和支持金融机构做好“五篇大文章”,特别是加大对科技创新、绿色发展、消费金融等支持,体现针对性。下一步,可以研究出台加强对消费金融等领域的支持政策。如创设支持提振消费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对发放消费信贷的金融机构给予更低成本的资金支持,引导金融机构合理调整消费信贷(包括信用卡)的实际利率和费率。 (大众新闻·风口财经记者 刘晓)
、 |
|
|
| |
|
|